中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专场)实录
发布时间:2021-06-21

6月21日,中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专场)举行。简要回顾2021年上半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重点解读《中山市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中山市促进就业九条3.0版);并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三项工程”、涉疫情劳动权益、高温津贴发放等热点问题回应市民关切。

曾2.jpg

发布会实录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 曾毅峰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中山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专场新闻发布会。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社会的“稳定器”,关乎百姓生计,关系发展大局。近年来,中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坚持以稳就业保民生为优先目标,着力促进经济增长,稳住经济基本盘,全市就业局势持续保持稳定。相信大家也关注到中山政府网站今天挂网的《中山市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中山市促进就业3.0版),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全面地了解相关情况,我们特别邀请了市人社局的有关领导做专题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张立波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郑海声

市劳动人事仲裁院院长  徐义琴

首先,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立波通报我市上半年人社稳就业保民生工作总体情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张立波:

各位媒体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专场新闻发布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人社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吹响“攻坚2021”冲锋号,坚持“稳就业、保民生”,着力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服务、劳动关系等方面攻坚突破,结合主责主业扎实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多项工作呈现出新的特色亮点。

一是稳定就业筑牢民生之基。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1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2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00人,全部指标落实已超全年任务70%;城镇登记失业率2.55%,大大低于省控制目标。今年春节前后积极引导异地务工人员就地过年,通过开展“稳岗留工”“暖冬行动”等专项行动,节后通过专机专列专车组织务工人员迅速返岗,确保稳企安商、稳岗留工等各项服务保障措施落实落细,为中山节后迅速复工达产,中山经济迎来开门红提供有力保障。持续开展“联镇安商”行动,建立镇街专员负责制,下沉基层开展返岗指导、用工服务。同时,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逾150场,提供岗位近13万个,入场求职近28万人次。重点群体就业扎实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加强,1-5月,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9.43万人,发放了首批365张电子职业培训券,劳动者凭券可免费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技能培训班,或获得技能培训补贴,参与技能培训和提升更便利。  

二是加快推动人才服务提质增效。全面优化人才服务,推进落实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落户津贴和青年人才奖励金政策。其中,人才落户申请和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落户津贴等人才服务均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第一批符合领取落户津贴条件的申请人名单已于6月15日在市人社局政务网站公示,大家非常关注,因为申请量较大,其后我们会陆续分批继续公示名单。今年受理的是2015届毕业生的申请,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年内将陆续收到1万元落户津贴。同时改进人才待遇发放模式,只需在线提交一次申请,即可按期享受累计36个月的人才补贴,让人才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三是强保障完善覆盖全民社保体系。社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通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精准推进重点人群参保,参保人数稳中有升。截至5月,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保险总人数分别为196.66万人、177.21万人、168.22万人,基金历年累计结余537亿元。强化社保兜底保民生功能,养老金连续17年调升,今年总体上调4.5%,我市将按省部署,于6月底尽快把调增的养老金发放位;落实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截至5月,主动为未参保困难人员共4534人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代缴;将实习生、新业态从业人员等8类人群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为企业化解风险,为劳动者提供保障;对失业人员继续加大帮扶,失业补助金政策延长半年至本月底(6月30日),累计发放失业补助金9466万元,发放人数约7.8万人。开展“社保服务进银行”,打造社保15分钟服务圈,有30项社保业务在126个银行网点试运行办理。截至5月,我市累计受理第三代社保卡272.55万张,成功制卡269.62万张,制卡率98.93%,成功制卡数占全省总数的35.8%,发卡量及成功制卡数均排名全省第一。不断拓展第三代社保卡应用范围,实现刷社保卡乘坐公交车功能。应用社保卡发放职工养老金共34.31万人,排名全省第五。

四是精准施策破解欠薪难题。今年,我市连续推出两个治理欠薪的新机制。一是出台《关于实行根治欠薪责任包干工作方案》,由中山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24个成员单位,对24个镇街根治欠薪工作实行“一对一”责任包干。二是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工程建设领域工人工资保证金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工程建设领域工人工资保证金的办理模式、差异化缴存条件等内容进行了明确。今年1-5月,全市各级劳动监察机构立案查处案件177宗,多途径为7400余名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5200余万元,其中为976名工程建设领域员工追回劳动报酬2000余万元。此外,着力社会治理合作,共建劳动争议仲裁区域合作机制。3月,中山与广州南沙、东莞、佛山和珠海横琴等地签署了《劳动争议仲裁区域合作RC5备忘录》,建立劳动争议仲裁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便利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就在上周三(6月16日),我市首例跨区域合作劳动仲裁案开庭,申请人郑女士常住中山城区,被申请人广州南沙区某贸易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南沙区,此宗要求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争议,通过互联网庭审,异地仲裁案件就近办、本地办成为现实。

主持人: 曾毅峰

谢谢张立波副局长。下面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郑海声先生就《中山市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中山市促进就业3.0版)做政策解读。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郑海声:

各位新闻界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党中央将就业列为“六稳”工作、“六保”任务之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保持我国就业大局稳中有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当前,我市正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扎实推进“三个年”“头号工程”“六大战役”。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后几年是我市重振虎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就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变化和新机遇。

在省政策基础上,我市结合发展实际不断优化就业优先政策,2018年、2020年先后出台1.0版、2.0版“促进就业九条”,今年出台《中山市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促进就业九条”3.0版)。1.0版推出社保降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举措,为企业减负8.6亿元,发放就业创业资金1.1亿元。2.0版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大力度实施社保减免延缓等减负稳岗举措,2020年共为19.1万家企业减免缓社保费92.6亿元,发放各类惠企补贴超11亿元,有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这次出台的3.0版,坚持“稳定就业”总基调,围绕“扩大就业”新目标,注重保持连续性,提高针对性,提出68项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一、减轻企业负担,稳岗位。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平稳有序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缴费基数统一政策,保持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成本预期稳定;阶段性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费率,实施期限延长至2021年12月31日;阶段性下调工伤保险费率,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下调工伤保险费率50%;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和失业保险浮动费率政策期限至2022年4月30日;落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分档减缴和暂免征收优惠政策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

二、推动经济发展,扩供给。强化产业、财政、投资、消费、金融等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同联动。实施重大产业就业影响评估。明确以加快推进深江铁路、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等交通工程,城镇老旧区改造,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等重大项目带动就业。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好货币政策工具,适度降低保险费率,支持企业建立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和公共平台。加强对涉农、小微、民营企业支持。此外,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和“139”专项行动,尽全力扩大我市劳动力供给和用工规模。

三、鼓励创业和灵活就业,育增长。深化“一照多址”改革,健全完善商事登记制度;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力度,创业带动5人以上就业的,个人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50万元;支持开发特色创业实训项目,对市级评审通过的项目按每个最高20万元给予补贴;实施灵活就业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从2021年4月1日起,单位从业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等8类特定人员可单项参加工伤保险。指导中小企业使用“共享用工”模式进行用工余缺调剂,鼓励有条件的镇街按调剂用工人数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做好风险防范指导。

四、强化公共服务,保重点。全面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重点群体就业托底帮扶政策,实施“中山市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失业人员分级分类帮扶机制,开发公益性公共服务类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开展机关事业单位集中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扩大国有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组织基层教师和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专项招聘,落实分阶段实施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落户中山津贴,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历练。

五、实施“三项工程”,提技能。发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促就业功能,实施“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计划”。完善职业技能鉴定机制,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持续发放以工代训、适岗培训等补贴,将“粤菜师傅”培训项目(工种)纳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范围。支持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家政服务超市和家政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乡村工匠”工程。对审核认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农村电商”示范站给予最高10万元补助。出台非本市技能人才到我市上规上限企业就业补贴鼓励政策,对遴选入围的“粤菜师傅”自主创业项目给予15万元补助,对市级职业技能竞赛表现突出的个人,授予“中山市技术能手”称号。

六、抢抓“双区”机遇,创优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突出“湾区”要素,落实全省“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对参加计划的港澳青年给予连续18个月每月1000元生活补助。将港澳台青年纳入市级孵化基地服务对象,给予最长2年按每户每年3000元标准补贴;对市级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按每个最高10万元给予资助;加强市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获市级授牌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参照市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给予30万元奖补。

主持人: 曾毅峰

谢谢郑海声副局长。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提问的媒体朋友先举手示意。下面开始提问。

媒体问答

南方日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后,我们关注到,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较上个十年减少了2710万人,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中山的部分企业也反映用工存在一定压力,对此,我们中山该如何应对?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张立波: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出中国人口3个新特点:出生率下降,劳动力减少,老龄化加深,人口红利已逐渐减弱。同时,珠三角整体劳动力吸引力正在下降,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制造业不断内迁,珠三角的薪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中西部地区的吸引力却在日益增强。中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外出农民工约1.7亿人,比上年减少466万人;流入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4223万人,比上年减少195万人。中山虽然拥有超333万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全省排名第3,但也必须未雨绸缪、抢先谋划。我们看到,大量新生代由第二产业转移至第三产业,投身外卖、快递、代驾、直播等新型服务业态中,中山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近五年增长近35万人。

中山是制造业大市,近年来,处于产业转型升级与劳动力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制造业用工总量在下降,企业感受到了用工的压力,但也呈现出“普降技升”的新趋势。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服务高质量发展,我市出台《中山市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计划》,通过实施技能人才引进、职业教育腾飞、“三项工程”人才培育、推行“人人持证”终身培训等行动,在我市技能人才总量47.3万人的基础上,从2021年起平均每年新增技能人才9.5万人,至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95万人,实现技能人才倍增目标,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40%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40%以上。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打造“工匠之都”品牌,赋能中山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日报:转眼又到毕业季,今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达909万人,再创新高,请问人社部门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何部署?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郑海声:

今年,在我市就业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超过3万人。人社部门联合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市场就业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多方发力,千方百计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供给,力争我市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年底前达90%以上,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稳定。

近日,我市出台《2021年中山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通过市场就业拓展行动、创业创新扶持行动、基层服务实践行动、国有企业就业引领行动、事业单位扩招行动、专项渠道促进就业行动、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行动、就业服务精准对接行动、就业能力提升行动、就业权益保护行动等十大行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全力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

今年我市首次招募50个“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岗位,分布在18个镇街基层一线,配套相关待遇保障,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截止5月底,报名参加我市“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共1500多人,通过初审人数770名,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目前,我市认定的136家见习基地共提供2158个见习岗位,现正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帮助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下一步,我们将开展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服务,通过市、镇、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对中山生源毕业生开展跟踪服务,促进我市毕业生更加充分高质量就业。

中山日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请问“促进就业9条”3.0版将从哪些方面来发挥三项工程的促就业作用?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张立波:

“促进就业九条”3.0版将从以下4个方面大力发挥三项工程促进就业作用。

一是将“粤菜师傅”培训项目(工种)纳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范围,支持各地开发一批粤菜美食制作、包装、推介等就业岗位,组织开展“粤菜师傅”招聘活动。扶持“粤菜师傅”自主创业,经人社部门遴选(10家以内)通过的,给予每家餐饮店15万元的自主创业补助。

二是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在校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免费职业技能评价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校可按每人200元标准申请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在市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授予“中山市技术能手”称号。

三是推进家政服务业通用基础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等领域的标准研制,支持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家政服务超市、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和家政产业园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家政企业申请最高5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探索引进一批外籍家政培训师。

四是加快推进“乡村工匠”工程,推动乡村工匠创业孵化基地整合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工程,2021年在村(居)建设60个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对经审核认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示范站给予不超过10万元标准的一次性补助。充分发挥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电商技能培训。2021年拟开展农村电商培训725人。

广东广播电视台:近期,中山周边部分地区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我市在全市范围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外出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者接种疫苗,工资怎么算?如因政府实施隔离等紧急措施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劳动者,企业可否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市劳动人事仲裁院院长 徐义琴:

劳动者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接种疫苗,属于响应政府疫情防控措施要求而参加的社会活动,故参照《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外出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者接种疫苗期间的工资。

另外,对依法实行隔离治疗或者医学观察的新冠肺炎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者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劳动者,企业不得因此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为全力配合做好市疫情防控有关工作,及时防范化解涉疫情劳动矛盾风险,市人社局全面梳理涉疫情劳动关系问题,并发布了八大涉疫情劳动关系问题指引,全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广大市民可关注“中山人社”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了解查看。

中山广播电视台:近段时间天气非常炎热,高温津贴发放的好消息也来得非常及时。请问和往年相比,今年高温津贴发放的标准和有何变化?另外,从事高温作业的非全日制工作劳动者,他们的高温津贴又应如何发放呢?

市劳动人事仲裁院院长 徐义琴:

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即从事高温作业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其发放高温津贴。按照我省《关于调整我省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规定,自2021年6月1日起调整高温津贴标准至每人每月300元,较此前150元/月标准提高了一倍,将为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岗位职工全年增加750元的高温津贴。另外,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者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高温作业人员发放全额高温津贴;临时安排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应当以每天13.8元的标准结合其当月从事高温作业的天数计发高温津贴;安排非全日制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按从事高温作业的天数折算高温津贴。

需要注意的是,高温津贴不计入最低工资和正常工作时间工资范畴,用人单位不得因发放高温津贴而降低劳动者原工资待遇,也不得以提供清凉饮料的方式冲抵高温津贴。

主持人:普毅峰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问答环节就到这里。如有进一步想了解的内容,会后请与我们工作人员联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在此,也请各位媒体朋友们持续关注我市人社相关工作,积极宣传报道中山稳就业保民生方面的成就,为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也感谢台上各位发布人,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正在生成图片...

鼠标右键保存图片